np_webtitle 台藝大人文學院
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2016 navigate_next 本院與圖書館合辦新書發表會暨藝術論壇圓滿成功
2016/12/06
本院與圖書館合辦新書發表會暨藝術論壇圓滿成功


12月5日星期一上午10時半,「藝術論壇-臺灣藝術的故事」於本校圖書館6F多媒體資源區舉行,本場論壇邀請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作者廖新田院長、賴明珠副教授、盛鎧副教授,以及《過程中的女性主體》一書作者姜麗華助理教授及呂筱渝博士與會分享著作歷程;這是人文學院與圖書館在105年度合辦的第二場新書發表會。

本論壇由圖書館趙慶河館長擔任主持人暨引言人,趙館長於開場致詞表示閱讀這些傳記獲益良多,更樂見臺藝大圖書館能作為新書發表、知識匯聚交流的場域;其後廖新田院長在致詞時也特別感謝圖書館與館長的大力支持,臺藝大雖小,但近幾年圖書館卻舉辦了數次新書發表會,為其它大學所罕見,期盼這能成為一項獨特傳統。

廖新田院長的著作為《符號‧跨域‧廖修平》;經臺灣藝壇前輩黃光男前校長及王秀雄教授推薦,廖修平老師將本篇傳記的重任交予廖院長。在撰寫過程中,院長思考著這本新作品與1999年黃小燕副教授所著之《廖修平:版畫師傅》的不同處應該在哪裡,除了採彩色印刷(1999年出版著作為黑白印刷)外,廖新田院長著重將被撰寫者置於大環境中,以當時的臺灣歷史脈絡重新解讀、認識廖修平的人生故事與創作歷史。《符號‧跨域‧廖修平》一書共出現262次除廖修平外的臺灣藝術家人名,日籍藝術家出現20次,足見廖氏與臺灣藝術界的羈絆之深。個人分享結束後,被問及如何定義藝術家性格時,廖新田院長以幾則廖修平長年默默資助臺灣藝文界的小故事,點出廖修平對藝術不遺餘力的投入,對廖修平的「藝術家」性格,廖新田院長肯定道:『他推動的不只是版畫,而是臺灣美術…廖修平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藝術教育家,更是一個藝術慈善家。』

賴明珠副教授的著作為《瑰麗‧象徵‧金潤作》,賴明珠老師已出版過數本系列傳記,金潤作讓賴老師特別驚嘆之處在於金氏曾三度省展獲獎,後榮登省展審查委員,但他為了創作之故,不惜辭去公職與省展委員榮銜,這樣看似孤僻的舉動,卻也使他更能專注於藝術創作。

盛鎧副教授為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教師,特為本場論壇北上。他的著作為《巨岩‧豐原‧葉火城》,盛鎧老師語帶幽默地道,葉氏似乎沒有頗受重視,本系列叢書很晚才決定出版葉火城傳記,而實際上,葉火城對臺灣藝術亦貢獻良多,他的風景畫深入人心,並曾任小學校長,投入藝術教育事業;葉氏在日治時期曾改日本姓氏早坂,此一歷史事實在他人論述中似少被提及,但盛鎧老師指出,在當時客觀的歷史背景下,葉火城又任日本政府公職,改姓氏很可能是因應當時的大環境,後代的紀錄者、撰寫者應該尊重歷史、還原歷史。

《過程中的女性主體》由姜麗華助理教授與呂筱渝博士兩人合著,分享初始,姜麗華老師拋出一項議題,女性藝術家並不少,但被紀錄下來的似乎並沒有很多。姜老師與呂筱渝的著作準備期超過兩年,兩人訪問18位臺灣女性藝術家,以訪談、逐字稿、綜合分析的方式,帶出女性氣質和藝術創作的關聯與影響,儘管有些受訪者不願意被稱作「女性藝術家」,但訪問中也出現多元化的意見,如賴純純則認為年輕時她對「女性藝術家」一詞反感,但步入中年,賴純純感覺女性獨有的經歷賦予她獨特的感受與表達,因此她不再那麼介意被如此稱呼;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的薛保瑕教授則在受訪過程中及犀利指出,(訪談所提)許多問題的答案僅有二分法,這是不足的;姜老師與呂博士兩人的分享不時流露出對所訪問藝術家們的景仰、佩服與喜愛,呂筱渝博士更透露她相當欽佩藝術家能夠在面對困境時不被困難所縛、持續創作,『因為沒有創作,就不能稱作藝術家。』
分享: